教育理论 首页 / 教育理论 /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课堂笔记:教学理论与实践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课堂笔记:教学理论与实践
时间: 2018年07月03日 来源:互联网 作者: 未知 浏览:5013 次
导读: 要求:1、识记教学、课程、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班经授课制、课的类型和结构等概念。  2、理解和掌握国内外课程改革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及其改革、教学基本环节等内容。  3、能运用教学过程的规律、教学原则解释说明有关教学实践的具体问题。  (一)教学概述  1、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教学的作用与地位  (1)教学的作用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教学的地位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3、教学的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课程与教材  (1)课程的意义  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学生应该学习的所有学科与应该从事的的有活动的总和及其有计划

 要求:1、识记教学、课程、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班经授课制、课的类型和结构等概念。

  2、理解和掌握国内外课程改革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及其改革、教学基本环节等内容。

  3、能运用教学过程的规律、教学原则解释说明有关教学实践的具体问题。

  (一)教学概述

  1、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教学的作用与地位

  (1)教学的作用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教学的地位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3、教学的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课程与教材

  (1)课程的意义

  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学生应该学习的所有学科与应该从事的的有活动的总和及其有计划的进程。

  狭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应该学习的一门学科或应该从事的一种活动的内容及其有计划的进程。

  (2)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3)课程的意义

  2、课程内容

  (1)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

  (2)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

  (3)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3、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在纲)和教材。

  (1)课程计划

  ①课程计划的概念: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②课程计划的组成部分:课程设置,课程开设顺序,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③制定课程计划的原则:教学为主,全面安排;互相衔接,相对完整;突出重点,注意联系;统一性、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2)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①学科课程标准: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课程的知识范围、深度、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要求,一般包括说明、正文两部分。②教材:是知识授受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教材可以是印刷品(包括教科书、教学指导用书、补充读物、图表等),也可以是声像制品(包括幻灯片、电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光盘等)。③编写课程标准和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④教科书的编排形式。

  4、国外的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1)在指导思想上,各种课程理论相互渗透与融合

  (2)在课程内容上,重视教材的现代化和理论化

  (3)学科类型上,趋于综合化和一体化

  (4)在课程结构上,普通课程和职业课程相结合

  (5)加大课程难度,进行"尖子生"的筛选和培养

  5、我国当前的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①课程任务方面的改革目标;②课程结构方面的改革目标;③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目标;④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⑤课程评价方面的改革目标;⑥课程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标。

  (2)我国各级学校课程设置的特点

  ①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②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③高中阶段则以分科课程为主。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在课程标准方面,也提出了一些适应我国当前国情的一些新的要求。

  (三)教学过程的本质及其规律

  1、教学过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2、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2)感知教材

  (3)理解教材

  (4)巩固知识

  (5)运用知识

  (四)教学原则

  1、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有效地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2、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规律是教学内部的本质联系,是客观的;教学原则是第二性的,是人们制定的。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不同的教学体系有不同的教学原则。


   3、我国目前主要的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①基本涵义;②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①基本涵义;②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3)直观性原则

  ①基本涵义;②直观手段(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③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4)启发性原则

  ①基本涵义;②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5)循序渐进原则

  ①基本涵义;②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6)巩固性原则

  ①基本涵义;②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7)因材施教原则

  ①基本涵义;②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五)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概述

  (1)教学方法的概念

  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一整套工作方式。

  (2)教学方法的意义

  (3)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

  启发式和注入式。

  2、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①讲授法,其中包括讲述、讲解、讲读、学校讲演等方式;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③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教学方法的改革

  (1)"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

  (2)"导法式"教学法

  (3)快乐教学法

  (4)合作教学法

  (5)掌握学习教学法

  (6)纲要、信号、图表式教学法

  4、学生的学习方式

  (1)学习方式的概念

  (2)接受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3)接受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比较

  5、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1)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①教学任务;②教学内容;③学生年龄特征。

  (2)教学方法运用的综合性、灵活性、创造性

  6、教学手段及其现代化

  (1)教学手段的概念

  (2)教学手段的演变阶段

  口耳相传;文字教材;直观教具;电教工具;电子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

  (3)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

  ①教学媒体日益自动化、微型化;②新的教学媒体不断涌现;③教学手段运用的多媒体化、综合化和网络化;④现代化教学的服务目标多样化。

  (4)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①教材建设的突破;②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③师生关系的突破;④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⑤扩大了教学规模。

  (六)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或课堂教学)

  (1)班级授课制的概念

  (2)班级授课制的意义及存在问题

  2、课的类型和结构

  (1)课的类型

  指按课的任务将课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大致分单元课和综合课两大类。

  (2)课的结构

  指课的组成部分的顺序和时间分配。综合课的结构包括:①组织教学;②复习过渡;③讲授新教材;④巩固新教材;⑤布置课外作业。

  3、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教学的概念

  4、教学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的概念

  (七)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1)备课的意义

  (2)备课的要求

  ①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②写好三种计划,即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或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2、上课(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明确、内容正确、结构合理、方法恰当、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态度从容自如。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1)课外作业的形式

  ①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②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答问;③各种书面作业;④各种实际作业。

  (2)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①作业内容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②作业分置适宜,难易适度,形式多样;③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规定完成时间;④及时批改作业。

  4、课外辅导

  (1)辅导内容

  ①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做好作业;②为基础差和因事、因病缺课的学生补课;③给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作个别辅导;④给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⑤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

  (2)辅导要求

  ①从辅导对象实际出发确定辅导内容和措施;②辅导只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辅导上。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的意义

  (2)学业成绩检查的方式

  ①平时考查,包括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和单元测验等;②考试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毕业考试。考试的方式有口试、笔试(开卷、闭卷)和实践考核。

  (3)学业成绩检查的基本要求

  根据教学目标制定评价标准;编制测验蓝图。

  (4)学业成绩评定的方法

  ①百分制记分法;②等级制记分法(文字等级记分法和数字等级记分法)。

  (5)学业成绩评定的基本要求

  ①客观公正;②向学生指出学习上的优缺点和努力方向。

  (八)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的概念

  概括地说,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以价值上的判断。


    2、教学评价的意义

  3、教学评价的原则

  客观性、全面性、指导性、科学性。

  4、常用的教学评价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5、当前我国教学评价的新理念——发展性评价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0条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在线学习

揭秘成考考试技巧

成考考试技巧

7课时 132分钟0人学习

学位英语

学位英语考试辅导视频

18课时 709分钟0人学习

高起点英语

高起点英语

32课时 1500分钟0人学习

专升本英语

专升本英语

30课时 1142分钟0人学习

高起点语文

高升专/本:语文;适合报考高升专,高升本的考生

21课时 705分钟0人学习

成考教材

新版全国成人高考应试专用教材 / 专科起点升本科 /英语

市场购买价:¥38.00

会员价:¥38.00

新版全国成人高考应试专用教材 / 专科起点升本科 / 政治

市场购买价:¥35.00

会员价:¥35.00

新版全国成人高考应试专用教材 / 专科起点升本科 / 高数(二)

市场购买价:¥35.00

会员价:¥35.00

新版成人高考(高起点)英语教材

市场购买价:¥38.00

会员价:¥38.00

(专升本)语/英/政/真题/小手册全套共5本

市场购买价:¥135.00

会员价:¥135.00

专用版(高升专/本) 语/数/英/教材共三本

市场购买价:¥100.00

会员价:¥100.00

(高升本) 语/数/英/理化综合共四本

市场购买价:¥142.00

会员价:¥142.00

(高升本) 语/数/英/史地综合共四本

市场购买价:¥142.00

会员价:¥142.00

技术支持1:广东成教网技术支持部 法律顾问:广东南国德赛律师事务所 刘红丽律师 广州成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767号B栋3楼 (7号梯或3号梯)

© 广东省成人高考网-广州成考网-广东成考网-广东成教服务网 v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6010547号